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十月 2018

構建成功應用程式的設計思維

現今的日常生活圍繞著移動應用程式。一些公司為員工提供移動應用程式以促進績效,而有些公司則為其客戶制定針對性計劃,以便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建立品牌價值。

然而,重要的不是應用程式,而是其設計的整體方向。精心打造的企業應用程式並不是要讓它看起來不錯。而是為了創造積極的用戶體驗,並為人們解決實時性的問題。

精心設計的移動應用程式能解決用戶痛點,並預見很多用戶的潛在問題。這些應用程式能夠預測用戶需求,因為開發過程中套用了設計思維。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企業將其成本投入了解業務需求及解決針對性問題的應用程式開發公司

設計思維不是重構現有的應用程式或工作流程;它針對用戶需求,如何從中受益,證明市場中的個性化,移動設備如何幫助用戶獲得正確和準確數據。通過關注用戶需求,可消除障礙,推動用戶採用應用程式,並從企業移動性中獲得更大的業務價值。

設計思維是循環的;無論您處於何種階段,都可以退後一步,找出問題並改進產品。這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重要事情。該過程也是相關的,這意味著每個階段必須回想前面的階段,以免錯過任何細節。

當品牌在市場上名列前茅時,每個人都專注於贏取客戶的忠誠度;它始於根據需要在適當的時間接觸客戶。客戶體驗可以成就或破壞公司,並且口碑傳播可以快速地在消費者之間傳播。

因為移動應用程式很可能是整體客戶體驗的核心部分,所以如您的移動應用程式開發公司具有應用設計思維的成功記錄和經驗,那麼應用程式生命週期的設計思維至關重要。

要構建滿足用戶需求的應用程式,關注目標受眾需求至關重要,該應用程式旨在為用戶提供易用並有效的方法。

用戶可能會根據地理位置,人口統計,細分市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您對受眾的了解越多,您就能越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可以確保用戶可以輕鬆使用應用程式,並且可以根據他們當前和現在的新興需求積極參與。

交互式設計:

用戶在程式中看到的一件事是程式設計。用戶體驗中最賺錢的組件之一是用戶認為設計超現實並且一次性滿足所有要求。

設計應該能夠講述每個空間槽的故事。這也是應用程式開發人員UI / UX設計人員和應用程式的IT專業人員在構建移動應用程式時應該如何思考的方式。應將所有用戶需求嵌入到應用程式中,使其盡可能多地交互。

簡單,快樂:

重點關注同時培育多種解決方案的一個核心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必要的理解構建原型並為多個更改設置基礎。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獲得即使是複雜模塊也無法傳播的好處。

借助滿足員工理解和滿足用戶需求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便用低潮。用戶對滾動的反饋構建應用程序,同時在開發階段應用它來解決任何問題。

定期測試:

直到最後的策略是利用測試階段。如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獲得收益,最終結果是積極的。一個應用程序應該在所有多個平台上運行良好,無論是Android,IOS,Windows等,它都不應該落後於任何平台。

原文網址:https://goo.gl/SeBkZb

了解如何開發和推出第一個iOS應用程序

如果您對開發應用程式感興趣,那麼在將深入到iOS及Android之前,您需要考慮一些事項。

十多年來,推出應用程式一直是一個有價值的選擇。開發人員有機會參與各種令人興奮的項目,可以創建什麼類型的應用程式的限制僅受開發人員的想像力和用戶參與的意願限制。

iOS作為一個平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因為它的組成和技術規格以及我們看到的創意應用程式為其他人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越來越能夠以移動為導向,AR和VR本身就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此前,重點是桌面或筆記本電腦開發是未來的關鍵。在過去的五年中,由於移動導向項目提供的優勢,移動用戶重塑了許多網站和企業迎合目標受眾的方式。

你的想法是獨特的嗎?

對於每個獨特的應用程式創意,您必須詢問您的應用創意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並進行研究以確定您的項目是否已經完成。

如果它沒有,那就很好 – 現在採取行動,因為別人做的只是時間問題。

選擇誰將要開發應用程式

一方面,預算很重要。如果能夠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應用程式的基礎版本,如資金有限,這比外包整個過程更有利。

如何營銷你的應用程式嗎?
如果您不熟悉應用程式業務的運作方式,那就不像在App Store中將其拋棄並希望它能夠運作一樣簡單。在與任何人聯繫之前,請先了解其他類似的應用程式是如何上市銷售的,並了解哪些渠道可以讓您最大限度地擴大覆蓋面。

像任何一個偉大項目一樣,開發應用程式將是既有意義又有利可圖的挑戰。大多數人不會在他們的第一個應用程式上獲得收入,而是購買構建應用程式組合。

原文網址:https://knowtechie.com/launch-develop-ios-app/

Android裝置滿街跑,為何Google Play吸金力不如App Store?

相信你已有所耳聞,同樣是每天都得用的手機App,蘋果App Store的營收卻總是一次次超越Android的Google Play,但現在這個差距卻又拉出新高。

在2018年第3季,兩大應用程式商店收入總額達182億美元,但App Store營收卻比Google Play高出93.5%,這是自2014年以來,兩大平台差距最大的一季。

明明搭載Android系統的活躍裝置數全球達23億台、市占率超過75%,有著「以量制勝」的絕對優勢,但狀況卻為何一直無法逆轉?

明明Google Play App下載數超高,為何卻賺不了錢?

在2018年第3季,App Store收入所得約120億美元,而Google Play則為62億美元,相差了快一倍;但若觀察另一項數據,App的安裝下載次數情形卻完全顛倒:App Store下載數為76億次,Google Play卻整整高出2.5倍,高達195億次。

究竟是為什麼,下載次數相當高的Google Play,卻無法將此轉換成正向的營收,和App Store反而越差越遠?探究其原因,首要關鍵在於iOS和Android用戶,購買力及消費習慣的差距。

市調機構指出,2018年新iPhone的售價高於預期, 總體平均售價已達745美元,反觀Andriod陣營,IDC則預估今年Android手機的平均售價將達262美元,相當於買一支iPhone就可以買3支Android手機,更別說Android手機銷量主力在於中低機款,很大一部分是財力沒那麼雄厚的東南亞市場。綜觀用戶的消費力來看,自然iOS用戶高出許多,更願意在App上花錢意願更強。

第二點,在於App運營的難易度引響App品質

搭載iOS系統的設備只有iPhone和iPad,系統和機型種類都不多,開發者在開發時需要顧及的尺寸較少,也沒有特別規格要注意,對於App的優化和管理相對容易;而若是Android系統,則要面對五花八門的品牌、成千上萬的規格來設計運營,相對複雜很多,這讓App Store中品質高的「大作」相對更多,而越優質的App消費者當然願意花錢購買。

 至於最後一點,則是系統的開放程度,讓Android盜版較為猖獗。

iOS比Android封閉很多,這讓App開發限制更多、審核更久,等待上架的時間,往往會比Android多上至少2週,但也此讓iOS的盜版App相對更少。儘管一款付費App現在普遍售價約60元,但市面上針對Andriod仍有不少破解或是複製的免費山寨版,這讓Google Play上不少應有的收入跟著流失。

Netflix幫忙賺最多,App Store想讓開發者走向訂閱制

有另一點值得注意,兩大平台靠著哪一款App賺進最多錢?若以非遊戲類別來講,答案是Netflix,為它們賺了2.437億美元。當以採取「訂閱付費制度」的Netflix成為當紅炸子雞,同樣是提供內容的應用程式平台,現在也紛紛效仿起此商業模式,蘋果似乎也正在鼓勵開發者往此模式轉型。

去年蘋果就鼓勵開發者在App Store上的收費模式,從一次性買斷轉向長期訂閱制,也用規範制度的優惠來吸引開發者,若是採用訂閱付費的App,蘋果在第一年收取開發者所獲收入的30%,而第二年就調降為15%。總體來說,還是為開發者、也為蘋果自己帶來的更穩定的長期營收,也讓開發者更注意App的長期維護。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針對單價不高的App,單次購買總比訂閱付費來得便宜。究竟訂閱付費會不會成為App,或是內容服務的下一個主流?還需要時間驗證。

原文網址:https://goo.gl/XjqVwQ

 

開發手機 APP 究竟幾錢先合理?

最近,有人發現創科生活基金於去年撥出 450 萬為北角街坊會用作開發「八段錦手機應用程式」,惹來普羅大眾的批評。開發手機 App 到底應如何衡量其價值或造價呢?

資料不足 無法斷言

想必一般大眾都認為,開發一個「八段錦手機應用程式」,絕不可能需要耗費 450 萬港元這麼龐大的資金。不過,若從零開始計,從軟硬投資、請專業人士設計編程、資料搜集、支付一些版權費用等等,確實無法用三言兩語就可下判斷;但由於初步的資料不足的關係,難以估計這個 App 是否需要這價錢來設計。

單靠基金所提供的獲批資料,實在無法估計該手機 App 涉及的程式複雜程度,也未知客人的要求、程式改動次數、需要多少時間及人力資源,因此無法斷言這個價錢是否正常。

最初先會向客戶提出各層面的問題,從中估計客戶在技術層面上需要些甚麼,了解客戶對該手機程式有甚麼需求。從程式的規模而定價,若程式背後需要大量後置作業( Backend )的話,相應需要更多資源作支援。經報價後,便會開始進行版面設計( Layout Design )、介面設計( User Interface design )及編程等部分。完成整個手機程式後,經過客戶驗收測試( User Acceptance Test, UAT )後,便可正式推出市場。

執手尾慘過從零開始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會看輕開發應用程式的難度,開發程式從零開始固然困難,但很多時候幫人執手尾難度就更高,而很多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香港 IT 人工開發成本高,通常一個項目需要一個團隊去完成,製作公司當然要衡量自己成本再報價。反之,客戶如果自行建立一個團隊去完成一個項目,可能需要更高戚本,更差的是請了一個團隊,當中隊員未必有足夠經驗及能力去完成項目,又或者可能做兩個月便辭職,成本更難控制,所以為什麼很多企業都選擇外判項目,起碼可以控制成本。

出手太低的程式開發計畫很多時都沒有好結果,由於有些沒經驗的程式開發公司可能開價低,後來才發現虧本,計畫最後爛尾收場,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沒有充足資源的開發計畫,很多時都會爛尾,會遠離客戶心目中的要求,當程式開發到一半,客戶才發現程式的設計並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不只浪費大家的時間,要補鑊時,所要付出的將會比正常的更多。所以,客戶要委託開發公司開發程式前,一定要與開發公司溝通好,釐訂出一個真正合理的開發預算。

原文網址:https://goo.gl/X9263i

蘋果 App Store 服務 10 週年,如何改變市場、手機使用生態?

蘋果稍早宣布 App Store 服務正式屆滿 10 週年,同時也闡述此項服務平台成功推動不少手機互動模式,內容體驗方式,並且帶來許多市場發展機會。

蘋果的 App Store 服務,實際上是在 2008 年 7 月 11 日推出 iPhone 3G 時才正式推出,當時上架的App數量僅有 500 款,同年 12 月初便累積收錄超過 1 萬款 App,此後便幾乎以翻倍速度成長,截至今年平均每週約有超過 5 億人造訪 App Store 服務,並且在過去 10 年發展形成龐大經濟規模,而蘋果更已經向全球開發者提撥高達 1000 億美元的分潤金額,透過全球開發人員之手打造豐富、多元的App使用體驗。

相比過往 PC 平台上的銷售模式,平均售價甚少超過 10 美元的 App 顯然更容易吸引用戶購買使用,同時也因為與 iPhone、iPhone touch,乃至於後續推出的 iPad 等產品結合,藉由 App 發揮更多意想不到的應用模式,讓硬體設備可以不必僅侷限在原本使用功能。因此,App Store 的推出,不僅大幅改變 iPhone 等產品使用體驗,同時也進一步改變人機互動方式,並且推動許多廠商競相模仿 App Store 營運模式,進而產生全新 App 市場經濟

而因為蘋果在硬體設計有相當統一規格,同時在軟體方面也有高度升級使用率,對於開發者而言能以相對單純的環境開發 App 內容,無需額外擔心硬體或作業系統版本相容問題,甚至可以僅以單次開發流程,即可套用在不同硬體設備。

除了改變手機等裝置使用模式,並且推動行動優先的市場趨勢,App Store的成長甚至進一步改變遊戲市場生態,讓更多遊戲開發者從過往PC、家用主機平台移轉到行動裝置平台,同時透過行動裝置使用方式改變遊戲體驗方式,其中 in-App 付款方式也進一步改變內容使用模式,而訂閱機制更進一步推動串流影音、數位書報內容發展市場,目前已有超過 28,000 款 App 如 Netflix、愛奇藝等服務藉由訂閱機制吸引超過數百萬人使用,並且藉此獲得不少營收獲利。

因為行動裝置結合 App 應用的趨勢成長,使得透過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工作、創作、學習的情況來也越來越成為主流。

由於 App Store 服務成長帶動更大App經濟規模,目前也有越來越多開發者加入 App 內容設計,並且期望藉由 App Store 所帶動機會創造更大市場。

至於因應目前在 App Store 上架的App數量增加速度越來越快,蘋果在去年開始推行全新 App Store 使用介面,透過「Today」分頁每天帶領使用者認識不同App背後創作故事、設計理念,以及帶來影響,同時也額外將遊戲內容拉出成為獨立分頁,意味目前遊戲內容在蘋果 App Store 已經成為重要發展項目。

蘋果更進一步希望讓 iOS 平台的 App Store更無縫銜接 Mac 平台上的 App Store,除了讓兩個平台上的 App Store 使用體驗差異縮減,更讓開發者能大幅減少App跨平台設計門檻,藉此讓更多 iOS 平台 App 能移轉到 Mac 平台上使用,意味未來不僅 iOS 裝置與 Mac 系列機種連動使用體驗將更近之餘,讓使用者有更多內容選擇,開發者也能有更多發展機會。

原文網址:https://qooah.com/2018/07/07/ten-years-of-apple-app-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