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pp Development

  • Apple App Store 年度最佳 App 出爐,每一個值得果迷下載!

    其中一個 iPhone 會令人如此著迷的地方相信是其發展完善和豐富的 App,每年其中一個最讓一眾果迷期待的除了是不同的 Apple Event 外,相信就是每年結尾都會宣佈的 App Store 2020 年度精選,用戶絕對可以透過 這個年度精選看到今年最佳的 App 是甚麼,並且跟著下載。看看今年各個類別的得獎 App 是甚麼吧! 年度精選 iPhone App:Wakeout! 因著疫情關係,今年不少人都需要留家工作和找娛樂,而由美國 Andres Canella 開發的 Wakeout! 正正是合乎時勢的 App,全因這個 App 能給家庭辦公室和教室環境帶來輕鬆的鍛鍊方式,用戶可通過為所有人設計的令人愉快、簡單好做的動作於保持動力。 年度精選 iPad App:Zoom 相信 Zoom 這個 App […]

     
  • 【用穿戴裝置、手機 App 控制糖尿病】95 位病患臨床實驗:血糖明顯降低,最多減掉 2 公斤

    穿戴式裝置品牌 Fitbit(NYSE:FIT)與亞洲第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 Health2Sync [1],近期聯合發佈與台灣四間專精於糖尿病照護的診所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結果證實智抗糖 App 結合 Fitbit 智慧穿戴式裝置 [2],可以有效幫助糖尿病控制。 四家診所、95 位病患參與,證實穿戴裝置結合 App 有助控制糖尿病 根據參與研究的病患紀錄顯示,研究結束後,病患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低密度膽固醇,皆有顯著改善。同時病患量測血糖的頻率也有增加。此項研究驗證了 Fitbit 智慧穿戴式裝置結合到糖尿病照護的價值。 臨床研究結果如下: 平均糖化血色素降低 0.33%,而每週進行中高強度運動至少 150 分鐘的患者,平均糖化血色素降幅更達到 0.66% 平均空腹血糖降低 10.92 mg/dL 平均低密度膽固醇降低 11.55 mg/dL 參與研究病患的體重降幅最多達 2 […]

     
  • IT男開發貓語翻譯App 助貓奴了解主子心意

    美國德州一名IT男近日開發出一款手機應用程式「Meow Talk」,聲稱可以翻譯貓咪的「語言」,讓貓奴了解主子的真正心意。他近日以自己的愛貓測試程式,並拍下短片放上網。不少網友亦以自家主子測試,引發不少笑料。 桑切斯(Javier Sanchez)在美國科企「Akvelon」擔任項目經理,作為一名資深貓奴,他希望將主子和人類間的溝通提升到更高層次,因此開發了這款解密「貓語」的程式。團隊在程式中將貓咪的叫聲基本分為9種常見意思,例如肚餓或不舒服等,但用家如果認為翻譯結果不準確,也可自行錄製專屬翻譯。 Akvelon亦開發了可掛在貓咪頸項的小型翻譯機,即時翻譯出主子的叫聲。在測試片段中,桑切斯抱起自家主子米滕斯(Mittens)示範,米滕斯毫不賞臉地怒叫,翻譯機隨即翻出「討厭,放開我啦」,讓人捧腹大笑。網友亦加入試用行列,詎料有的貓貓竟高傲一聲不喵,令網友感嘆翻譯機也無法揣摩主子。 原文網址:https://bit.ly/3kKQONn

     
  • 【中小企教室】轉型要訣:天下應用 唯快不破

    風清揚教令狐沖獨孤九劍的要訣時,說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後者大戰東方不敗時,速度成為致勝關鍵。在商業世界裡,這要訣的重要性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部手提電話,如果應用程式運行速度慢,則大大影響用戶體驗,隨時被更新換代,在商業世界中亦言。 在企業中,IT系統若能靈活快速部署應用程式,推出新服務,將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得一席之位。香港每間企業平均擁有200至300個應用程式,當中包括自身研發和第三方開發的。如果應用程式運行不暢順,或者研發時間長,無疑都會「拖慢」顧客體驗。 數碼轉型唔易 有效開發Apps成關鍵 VMware今年6月的全球研究指出,有效開發和部署應用程式已成為現階段數碼轉型的關鍵。當中,雲原生應用尤其重要。雲原生是一種旨在充分利用雲端計算優勢的方法,為企業提供無限制的按需計算能力,以及按使用情況付費的功能。以應用程式為中心,通過將應用程式的功能細分,企業能快速將程式構建和部署到不同的硬件和雲端上。 初創公司正使用雲原生的方法,快速推出新服務,顛覆傳統行業。Gartner 預計,到2020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在中國,截至2018年底,已經有96%的IT 企業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式。 調查亦指出90%的受訪者也提出在轉型的過程中遇到阻滯,包括缺乏人才、受限於嚴格的安全與監管,以及多平台融合的技術难题。在香港,企業在數碼轉型時普遍面對兩大挑戰:缺乏人才和缺少簡單統一的現代化IT基礎架構。 港企3階段善用雲原生應用 在香港,企業不但面對同樣的難題,更深受疫情影響。如何在未來的數碼轉型中發揮雲原生應用的好處? 我們認為企業可分3個階段進行。 階段1:靈活應變  保持運作 不少公司因疫情而加快了數碼轉型的步伐,開發和部署大量的應用程式,務求讓員工能遙距使用公司資源,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公司都意識到雲原生和容器管理平台的優勢,因此樂於採用。遙距工作已成為新模式,即使疫情過去亦只會越趨普及。 階段2:調整適應  升級儲能 進入疫情的調整適應階段,公司已經建立相對穩定的遙距運作或混合模式。此時數碼轉型的重點,應該在於升級IT系統、提升員工技能和改善內部流程,以適應新常態。這要求公司將應用程式現代化,推動一致的IT基礎架構,從而降低用於專用平台和技能方面的開支。同時,企業應構建一個企業級開源容器目錄,加大對內部技術人員的培訓,以加快應用程式開發速度。Gartner預計,到2024年,全球成熟經濟體中75%的大型機構將會使用容器。 階段3:數碼為先  加速創新 最後,進入加速創新階段,企業應該以未來就緒為目標,建立「數碼為先」的戰略。在規劃未來的業務模式後,企業可以開始建立長期競爭優勢,並鞏固對抗風險的能力。在這階段,往往傳統的流程會窒礙創新,多雲架構也變得複雜,而大量的應用程式部署開始導致安全和合規隱患。因此,企業應推動自動化,實現多雲環境的一致性,加快應用程式的部署和IT系統的維護。同時,推動應用程式容器化和現代化,以加強安全性和合規。 原文網址:https://bit.ly/3dDUKh2

     
  • 【疫市開發】調查:本港商用App仍為核心 預計最快一年達收支平衡

    新冠肺炎疫情下,應用程式(App)更加被廣泛使用,據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20日)公布「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 2020」指出,本港手機應用程式開發仍然以商業應用為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類別。 該調查於今年5至6月期間,訪問了香港 110 家香港公司及 29 家亞洲公司。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表示,按2020年的調查,商業應用的應用程式類別,佔受訪企業70%,更比2019年上升8%;第二受歡迎的應用程式類別就為佔25%的電子商務,比2019年上升1%。而其他程式種類包括遊戲(8%)、消閒娛樂(11%)、資訊平台(21%)則出現下降的情況。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指出﹐其中對本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及相關企業在國外市場尋找生意方面的影響較大,難以接觸新的潛在客戶﹐預計業界需要長達一至三年達才可致收支平衡。   人才不足問題有改善 對數據分析有需求 此外,談及人才充裕度方面,就由去年有66%受訪企業認同是經營上遇到的最大困難,大幅下降至今年的45%。其他經營困難依序則為:難以覓得新客戶(62%)、開發需時過長並超出預算、租金成本(各佔45%)。 經營上遇到的困難 2020年度受訪企業認同百分比 比上年調查增幅(%) 難以覓得新客戶 62% 11% 人才不足 45% -21% 開發需時過長並超出預算 45% -9% 租金成本 45% 3% 技術水平未能追上趨勢 35% 2% 他認為,未來IT業界市場對於具備大數據分析、跨平台程式開發、後台(back-end)技術、商業數據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均有龐大需要,以應付更多在商業應用類別的應用程式開發。 […]

     
  • 用戶慣用手機App 零售商宜建App吸客

    疫情爆發,不少零售商都建立網上平台,著力把業務移至網頁上,以網店形式提供零售服務。網店的確為零售商帶來一線生機,讓在家抗疫的客戶繼續購物。可是,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發表研究指出,大眾使用智能手機時較少使用傳統瀏覽器,近9成時間都是在使用應用程式(App)。 瀏覽器使用率低 逾5成以支付作終結 研究指出,大眾平均每周在智能手機上花費超過4個小時,有88%時間均是使用應用程式,而應用程式使用佔比仍在逐年增加。而在平板電腦上,使用者平均花上83%的時間使用應用程式。 eMarketer另引述去年的研究指出,企業在網頁與應用程式提供的體驗極為相似,但用戶仍會傾向使用應用程式。在眾多應用程式當中,社交媒體、影片平台和消息傳訊的使用時間最多。而用戶使用瀏覽器的原因,是為了前往沒有應用程式的網店購物。 根據分析公司SameWeb的數據指出,移動裝置的瀏覽器在今年4月的使用量,較去年同月增加11.4%。在頭100個網站中,超過一半(55.6%)的使用量是前往結算或不同技術研發商的支付系統,意味著過半數的瀏覽者藉瀏覽器消費。此外,政府及公共衛生相關網頁的流量與去年同期比較,分別增長44.9%和54.9%。增長幅度最大的網站,在3月的流量增長達1870%,而4月的流量則有990%的增長。 推送通知勿過量 企業或機構除了可藉網頁及應用程式接觸客戶外,亦可藉推送通知功能向用戶提供資訊。研究發現,今年上半年透過網頁發出的推送通知上升37.5%,而應用程式的通知卻下降了5.2%。不過,准許應用程式發出推送通知的用戶數量在今年錄得28.5%的增長。研究分析指,企業現有多個途徑向客戶傳遞信息,包括推送通知及電子郵件等。而應用程式的推送通知獲得的點擊率較其他高。 研究另提醒,企業向客戶發出推送通知時,應貴精不貴多。若過量地發出推送通知,則有可能遭用戶禁止推送通知。此外,企業應以電子郵件配合應用程式,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資訊。 原文網址:https://bit.ly/3k7z8eK

      , ,
  • 病毒通知程式可以是科技防疫的第一步

    有報章報道,政府向政府部分資訊科技供應商及大學機構發出招標文件,尋找承辦商研發應用程式和支援服務,識別新冠病毒確診者的社區緊密接觸者,計劃於本月內推出。若然每人能夠交出一點生活訊息,令周遭社群提高警覺,保障整個香港的公共健康,未嘗不是好事。為了鼓勵市民使用,政府以及程式開發商要加強保證訊息包括只能用於通知疑似患者接觸者,收集最少量資訊等。 新西蘭例子宜參考 在疫苗普及之前,抵抗新冠病毒傳播的最佳方法,是及早檢測、隔離和診治。報章引述消息,該招標要求承辦商開發一套「曝光通知」(exposure notification)系統及應用程式,率先鼓勵的士、醫院、老人院、政府機構及辦事處等場所安裝,並設立「場所二維碼」。市民自願下載程式,並在進入場所前掃描二維碼。手機會自行記錄場所地點,當用家確診時,便可從程式檢視地點,通報衞生署後,由政府透過系統發送給曾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的用家,呼籲用家檢測,阻止病毒蔓延社區。 報道沒有詳細交代程式運作,但若參考新西蘭的例子,其應用程序由國民自願下載和使用,絕大部分控制提供個人資料的權在用家手上,在電話儲存的資料會在31日後刪除。 相比起全球定位和藍牙追蹤,場地二維碼記錄的訊息量較少,這會削弱追蹤功能,但較難取得用家完整行蹤。私隱憂慮一直困擾外地,即使外地疫情較香港嚴重,程式下載量持續低於政府預期。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不少市民因為對病毒檢測抱有戒心,相信更加警惕安裝手機程式。若應在設計及技術上予社會更大信心,有助提高使用率。  解說清楚尤其重要 使用率愈高,防疫效果愈明顯。新西蘭在過去幾個月疫情受控,程式的使用量一直偏低。截至8月10日,只有逾64.64萬個登記用戶,佔該國500萬人口的一成多。隨後幾天重現本地個案,程式才火熱起來。在8月14日,用戶增至117萬,一天的掃描量增至近70萬次。可惜,該宗確診個案的感染來源未明,之前的低下載量或許不利追蹤感染源頭。因此,當香港版本開通時,政府須在感染人數低時把握時機推廣,當疫情大爆發時才力推就失去追蹤先機。 對於香港擬製的版本,政府和承辦商要留意程式多少步驟是徵得確診者同意才進行,會否提供私隱影響評估,會否鼓勵軟件開發商開源程式碼以讓同業評估得知程式的保安程度,會否制定程式中止使用的條件,及儲下的資料會如何處理。 疫症來襲,各地實行嚴格的社交距離回應,但這方法難以長用。要社會經濟活動與傳染病共存,恆常的健康記錄和檢測,成為世界新常態。要市民願意放下私隱圍牆,政府和科技商既要開誠布公,也要在政策說明上做得更好,以免被政治化的民情牽着走。  原文網址:https://bit.ly/2DXhlb5

     
  • 疫情影響,2020Q2 應用程式使用率大增 40%,TikTok 位居下載數量寶座

    根據 App Annie 統計在應用程式上花費的時間,和 2019 年 Q4 相比,印度在 2020 年 Q2 花費時間成長了 35%,義大利、印尼、美國成長率分別是 30%、25%、15%,原因在於這些國家部分地區採取了封城措施,加上不鼓勵民眾外出,因此使用者投入大量時間在 App 使用。 隨著使用者在應用程式上花的時間變多,Google Play 的下載量也比同期增加了 10%,達到 250 億下載規模,iOS 的 App Store 下載量更是成長了 20%,達到 100 億下載規模。其中非遊戲類別 Google […]

     
  • 【區塊鏈】手機App查驗藥物包裝真偽 裕利醫藥:逐步擴展應用

    假貨問題持續困擾消費者,如果醫療物資是偽冒貨品,影響更可大可少。有藥物供應商應用區塊鏈技術,消費者以手機便可查驗藥物包裝的來源資料,該方案選擇以香港為首個試點,日後會推廣至亞太其他市場。 裕利醫藥於4月初推出名為eZTracker的手機應用程式,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藥物包裝上的二維碼(QR code),即可快速驗證藥物來源資訊。程式會連上區塊鏈,驗證製造商、供應商的資料,如發現產品並非來自獲授權的經銷商,用戶可回報情況,該應用亦會發出即時提示製造商,以便盡快調查。消費者現可透過應用驗證一款HPV子宮頸癌疫苗。 人手檢查包裝不可靠 裕利醫藥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翁德睿(Andi Umbricht)接受專訪時解釋,全球冒牌藥物的問題日益嚴重,該企早前曾進行過一項調查,指出香港有88%受訪者不清楚或不知道什麼是冒牌藥物;雖然有12%受訪者對這問題有警覺,但到需要驗證藥物時,他們也只會檢查包裝,例如檢查安全封條是否完好無缺,包裝上是否有異常等。他指出,隨著偽造藥物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人手檢測方式亦變得不可靠。 事實上,近年不少消費品都善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的特質,以此推出讓消費者或其他生產夥伴確認產品來源等資訊。針對消費者會否願意額外安裝Apps去查詢有關資料,翁德睿指出,該應用推出早期反應不錯,消費者對有關資訊有渴求,亦會與醫生、分銷商等合作推廣此應用。未來該企亦有意擴展驗證藥物名單,並推廣至亞太其他市場使用,但會先確保首階段可暢順運作。 日後隨藥物數量與參與供應商增多,勢會為系統擴展帶來帶來挑戰,惟他指,「如果市面流通的藥物有10%至15%的假藥,那真的是太多了,公眾將會為此承擔更大於此的成本。」 原文網址:https://bit.ly/3eFitx2

     
  • 浸大中醫學生推出中醫食療菜譜手機應用程式 曾助親戚改善脫髮問題

    中醫食療着重飲食對人體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浸大四名中醫系學生最近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Foodmula」,用家以此應用程式評估自身體質,並獲提供根據自己體質的中醫食療建議,現已有逾270款食譜﹔此外,用家亦可以利用程式中的「食材計算機」,計算菜式使用的食材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從而改進自己的飲食習慣。 手機應用程式「Foodmula」在今年4月推出,至今獲下載約700次,約77%用家為女性,並以年輕用家為主,86%用家為18至34歲。團隊指,體質分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鬱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和特稟質,是一種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人體個性特徵,中醫會因應病人的體質為對方調養身體。 「Foodmula」的體質評估參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並因應地區性調整。用家可透過程式自行完成體質測試,包括挑選與自己最近似的嘴唇顏色、面色、舌苔,並形容胸、腹、背部和四肢的狀況等,以測出主體質及副體質,從而向用家建議合宜食譜及食材。現時提供甜品、小食、茶療、湯水、飯、麪、小菜等逾270款食譜,並每周更新食譜。 團隊成員李曉殷的親戚曾出現脫髮問題,她解釋,多數人覺得脫髮是因為腎虛,便不斷吃補腎如芝麻等食物,但親戚經過應用程式的檢查後,發現她主要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及胃口不佳,是肝鬱脾虛而導致,故補腎並沒有作用。其後她調節好生活,根據體質(主體質為氣鬱質,副體質為痰濕質、氣虛質)去吃適合的食物,便有大大改善,例如氣鬱質可以選擇玫瑰、金橘、山楂等;痰濕則用薏米、紅豆等;而氣虛可以選擇黃豆、雞肉等。 團隊計劃下一階段計劃增設「養生AI」功能,透過人工智能技術,與用家進行簡單諮詢,根據用家的體質度身訂造養生計劃,例如透過用家電話內置的記錄步數、熒幕使用時間及睡眠時間等功能,提醒用家調節生活方式;亦正計劃與提供訂購食材服務(餸菜包)的社企合作,讓用家訂購個人化的中醫食療食材。 原文網址:https://bit.ly/3cfNUfa